冀民乡村振兴网

关于我们 登记服务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关于我们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完成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关键之年,如何在这个关键节点上,书写好益阳篇章,成为了当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乡村振兴,文化先行;“放映机”、“风车”、“水车”......每样老物件背后都有着一段曲折悠长的“故事”,他们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成为了人们永远无法忘却的“乡愁”,延续着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构成了一个又一个独具地域特色的乡村文化体系。我们可以充分挖掘乡愁文化,从本土文化上聚力、发力,融合一二三产业,以文化为核心,打造“一村一品”,减少同质化竞争的发生,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以“老物件”唤起地域的文化之魂,为“一村一品”打造注入更多的人文情怀。“老物件”是每个村落过往生产生活的见证,更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随着时代变迁,它们被逐渐替代,大部分被遗弃在角落“自生自灭”;仅有少部分有故事的“吃饭家伙事”被曾经的主人珍藏,偶尔被拿出来“晾晒”。看似无价的“老物件”,若能深度挖掘,亦可重返昨日的“辉煌”。地方相关部门可成立“老物件”收集部门,以村为单位,对收集的“老物件”建档成册,再结合每个村的历史文化及主打产业,将老物件进行“装扮”,科学规范,打造系列主题村落,从源头上减少乡村发展“同质化”的发生。区域内的“一村一品”不再只是注重产品不一样的形式,而是将产品作为乡村振兴的载体,全面激活村域经济,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届时也将能吸引到更多拥有“乡愁”情怀的在外客商重归故里,进行投资开发,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原始资本”。

以“老物件文化”撬动地域发展的原动力,为社会可持续发展增添更多的可再生动能。现代技术的效能是传统纯手工艺人无可比拟的,但这些手艺背后深厚的中华文化却是现代技术无法抗衡的,他们中有不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乡村的文化生态系统有着不可取代的独特地位。可以将这些乡村文化资源原地保护,并与艺术院校合作,进行深度研究、培养一批新时代传承人,将其发扬光大。同时以文化发源地村落为中心,结合VR/AR等先进的数字传播技术,借助微博、微信、微视频和客户端等大众传媒,打造发源地“一村一品”“一村一韵”等文化产业;促进乡村文化的传播,构建文化传统价值认同,促进文化资源与现代消费需求有效对接,推动文化、旅游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为乡村可持续发展增添更多再生动能,全面实现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