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才:准确把握农业和农村发展在国家经济中

2021-04-01 admin admin
0浏览

40年前,从农业和农村开始的中国改革,其作用和影响之大,今天有目共睹。中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40年,是遵循自然规律的40年,是崇尚科学的40年,是可持续发展的40年。

当时,农业和农村改革的重大举措有两步:一是1983年在全国推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央政府把局部农民自发创造的自救措施推广到了全国的农业和农村。二是1984年彻底解散了人民公社,让农业和农村直接融入市场。这两步改革立竿见影,即刻取得显而易见的效果。人民公社解散仅仅两年后,全国不仅解决了粮食短缺问题,还第一次出现了“卖粮难”。粮食供给能力由此开始呈持续增强的状态。

40年来,中国农业和农村之所以能稳步而快速发展,在于中央实行了“遵循规律,坚持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进入工业化快速发展进程,农业和农村适时适当地顺应了工业化的发展,在自由市场的结构里,既接受自由市场自行调节规律的支配,又接受工业化技术效率规律的支配。作为工业化的随动过程,农业和农村的建设与发展,便与工业化的繁荣程度紧密地联系起来。

事实表明,遵循自然规律和市场规律,农业和农村就能实现较好发展。农业的科学技术发展和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可能脱离整体经济环境独立实现。工业化是农业和农村发展科学化的必要前提条件,可持续发展是工业化发展对农业和农村的基本要求。

进入工业化时代,工业生产遵循效率的规律,资本、劳动力和其他资源必定逐步集中于各个级别的城镇中。古老的农业和农村通过使用工业和城市传递而来的科学和技术,使自己强盛起来,以便适应整体经济发展的要求。农业和农村由此而做出的合理反应,便不可避免地日益接受了科学技术的武装和指导。

在思想意识方面,农业和农村要有效地接受工业化提供的科学技术武装和指导,其实也包括了对经济体基本结构和基本运行规律的判断与认识。事实表明,通过实际统计数据,人们便可以很容易地在哲学水平上认识到改革开放前后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变化。也就是说,在一般经验水平上,人们不仅可以基本察觉工业化经济中农业和农村的一般变化,而且对于其中的主要因素及其发展趋势,也可以很容易地把握到。但是,要深究这其中的内部结构和变化状态,如果缺少科学研究,很难得出准确认识。

运用经济学的科学范式所得出的测定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工业化程度仍处在大规模的、继续深入的发展进程中,农业小部门化发展还没有结束。今天,在农业和农村工作中,继续坚持崇尚科学的原则,仍然是很必要的。科学的分析结果,可以为科学决策提供正确依据。而只有科学的决策,才能推动农业和农村建设在改革开放新时代实现更加深入的发展。

当前,国家正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科学的分析结果同时表明,农业和农村在保障工业化经济发展过程中仍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适时适当地加强农业调整和农村建设,不仅是经济工业化所必需的,而且超出经济增长本身的狭窄意义,具有更深远的社会意义和生态发展的意义。对此,实践所给予的证据已经很明显。

可持续发展问题,是20世纪中期全世界经济工业化蓬勃发展之时,人们从环境恶化、基本资源短缺的现象中发现并提出的。由农业(包括林业在内)生产主体对象是生物体这一特征所决定,科学家们进一步认识到了农业和农村在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保护中的作用,进而认识到农业和农村在保障工业化可持续发展中的实际地位。由此,也科学地发现了农业和农村建设在整体经济发展中的历史性作用。显然,农业和农村并不是经济工业化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因素,但如果农业和农村本身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整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会大幅度减弱。因而,可持续发展问题是人类经济进入工业化之后才出现的,而农业(包括林业在内)和农村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改变之后,其不可替代的新作用被人们重新认识了,并被更加重视了。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成了经济工业化的新任务之一,甚而成了经济工业化的新标志之一。

改革开放40年来,农业和农村发展回到了市场经济的正轨上,取得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成绩,奠定了国民经济工业化的基础。其最主要的特征是:以遵循规律为本分,以崇尚科学为追求,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目前,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一定范围内,农业和农村发展出现了专业整合与土地流转并举、转型与振兴共时、精准扶贫与城镇扩建交替的局面。面对这样艰巨复杂的任务,我们简单以以往的经验来应对,显然不够。然而,基本原理却是简单明确的,继续坚持40年来的基本政策,继续遵循规律、崇尚科学,中国的农业和农村建设,一定会在现代化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扎实,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孙中才: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