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的出路在于实行集体经济发展方式

2021-03-29 未知 未知
0浏览

  “三农”的出路在哪?可以肯定地说,包产到户的小农经济不是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方向,不可能实现乡村振兴。这早已是不争的事实。

  农村发展,共同富裕,实现乡村振兴,进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牢基础,只有走集体经济发展的道路,农民才能达到共同富裕,农业才能实现发展,农村才能真正实现振兴,国家才能有坚实的基础。这是广大农民十分清楚的道理。可惜,一些专门研究“三农”的专家学者就是不愿意认识到这些,一说到发展集体经济,他们就会说集体就是“大锅饭”、就是“养懒汉”,根本不去说发展集体经济好处,根本不去说发展集体经济还有很多方式。大量的媒体特别是主流媒体直到现在,还在大力宣传歌颂包产到户的小农经济,不去宣传集体经济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这种过度宣传歌颂包产到户的小农经济,不利“三农”问题的解决,不利实现乡村振兴。

  包产到户,一家一户的单干,由于每家每户千差万别,要达到共同富裕非常艰难。更重要的是,包产到户的小农经济,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机械化程度低,效率低,成本高,粗放经营;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小,靠天吃饭的因素大;市场信息单一,信息不对称,不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小。这些诸多弱项,都是制约农村、农业、农民发展的重要因素。

  实行集体经济发展方式,随着集体经济的发展与积累,一是可以进行规模化集约经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效益。二是有效利用好集体的人才优势,吸引外出打工的优秀人才回流农村,即有利于“三农”发展,又能有效缓解政府和社会就业压力。人才的回流,更促进乡村振兴。三是集体经济可以更好地实现机械化,并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流物联网,及时掌握市场信息,把握市场主动权,不断扩大市场,扩大生产与服务,增强创效能力,不断扩大集体积累。四是使用集体积累加大集体经营投入,扩大再生产,实现滚动发展。五是使用集体积累,加强乡村建设,特别是加强养老、医疗、教育投入,解决农民生活、成长,养老的后顾之忧,达到共同富裕,幸福生活。

  那么,除了包产到户的单干和发展集体经济以外,其他的模式行不行呢?现在,确实有很多模式或专家吹捧的模式进入农村。比如,种粮大户集中种植模式、企业加农户模式、种粮(植)托管模式、转包(转租)种植模式、美国式的农场、资本进入垄断经营模式等等。

  在这些模式中,外交控制的农场模式和资本进入垄断经营模式,完全不符合中国农村实际,一是粮食不能掌握在自己手里,严重威胁国家粮食安全。二是会毁掉“三农”,根本无法实现乡村振兴。三是更严重的是,会摧毁中国农村乡土社会和乡土文化。重走其他发展中国家农民在农村失去经济依托,一股脑挤到城市,城市无法承担而形成大量贫民窟。绝对不能搞这种模式。

  现阶段的其他模式,虽说可以解决目前一些急需,但这些模式都不是最好,都不能实现共同富裕。比如土地集中到种粮大户进行种植,企业加农户集中种植、集中销售,种粮(植)托管,转包(转租)等,这些虽然可以解决一时的种植,避免撂荒问题,一是不能全面解决“三农”的根本问题,不能达到共同富裕。二是不能从根本解决农村建设、农业发展、农民富裕的问题,仍然只能让一部分先富起来,大部分人仍然无法致富。三是由于农业生产周期长,见效慢,投入产出率低,投资回报率低,企业和个人经营者不太可能进过投入实现农业现代化。四是企业和个人经营者更不可能大量无偿投入资本进行农村现代化建设,无法解决农民养老,医疗、教育等在家丁日趋衰落的问题。

  总体来看,唯有在农村发展集体经济,才能有效解决农村建设、农业发展和农民富裕以及农民养老、农村医疗、教育等所有难题,才是“三农”的根本出路。